欢迎光临bob综合体育app下载-篮球bob!bob综合体育app下载是宿迁广告垃圾箱、公交候车亭源头生产厂家,数百项市政工程指定供应商。
12年,分类广告垃圾箱、公交站台候车亭定制生产厂家
30多项国家授权专利专业设计团队、免费设计7*24小时安心售后服务
特价促销咨询有礼
咨询报价
特价促销咨询有礼
咨询报价
特价促销咨询有礼
咨询报价
三月的率水河畔,油菜花盛开,景色清新宜人。沿着237国道往南驶向五城镇龙湾村的龙湾大桥,在桥头转向一个不起眼的路口,沿着率水河逆流而上,便来到了五城镇月潭村。
月潭村是以朱姓聚族而居的村落,有900多年历史,因率水河在村中的一段深潭形圆如月而得名。村中老宅颇多,高墙林立,房屋拥挤,虽经过多年的风吹雨打,但是村庄肌理尚在,村内秩序井然,街头巷尾干净整洁。踏上青石板,走进文化气息浓郁的古巷,月潭名人、月潭乡谚、月潭往事、古诗民谣等一处处创意墙绘随处可见,为这个古老的村庄多了一些生机活力。
宜居的村庄环境得益于近些年村里一系列的环境整改治理,环境整改治理并不是一帆风顺。“这里本来是香港浸会大学数学系首席教授朱力行先生家的老宅,但迁居外地多年,老宅年久失修,成为危房,十分危险。”月潭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汪德军介绍着村中力行亭的建设历程,村里想拆除危房,打通村内街巷通向村外道路的通道,方便五城小学月潭教学点孩子与家长出行,新建一座木质结构徽派仿古亭,为村民们纳凉避雨提供了好去处。但是周边除了朱力行教授家的老宅,还有别的村民的一些无功能建筑。“这家同意了,那家又有新的想法。”汪德军说为了让大家达成一致,他与镇村干部们日夜奔波,风里来,雨里去,不知磨破了多少嘴皮,终于让亭子建起来了,巷子也打通了,征得了大家同意,亭子特意命名为“力行亭”,也让村民们路过这里就能想起这段让地建亭的佳话。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买车的村民逐渐增多,停车难成为这些年村民们的烦心事。村里提出要建停车位,村民们都主动让出路肩的自留地改成停车位,村里的停车难题得到了有效解决。”汪德军说,村民们从整治初期的牢骚满腹,到主动奉献爱心、捐款捐物捐地,自觉投身家乡建设的热情不断在增强。
如今,原本杂草丛生、垃圾堆积的河畔,建起了一条长达千余米,宽约1米的滨河绿道;村中的一塘臭水,也变得碧波荡漾,遍布全村污水处理系统,污水管道通向家家户户,实现污水统一处理,不再随意流进率水河;荒废的教师宿舍楼装修一新,变成了老人们闲暇午后打牌、下棋的幸福院,每天都是欢声笑语。
每天上午9点到下午1点,黄山市正禾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俞国盛准时来到公司直播间,向广大网友们推介臭鳜鱼、五城米酒、烧饼、腊肉等农特产品。
俞国盛的企业主要是臭鳜鱼生产加工及销售的电商企业,他本人也是一名臭鳜鱼腌制技艺的非遗传承人,原先主要在外地从事臭鳜鱼的线上销售,还创立了属于自己的臭鳜鱼品牌,通过拍摄腌制臭鳜鱼的短视频,获得了自媒体平台网友的广泛认可,真材实料换来了消费者的真实口碑。在直播电子商务平台上,俞国盛的臭鳜鱼商品评分为满分100分,综合评分达到96分,消费者的复购率达到了50%。
随着销售量的不断增大,他萌生了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且有一定生产规模的臭鳜鱼生产基地的想法,第一时间他便想到回自己的老家五城镇寻找场地。通过与当地政府的对接沟通、交流想法,俞国盛在五城镇古林村工业园购买了一处占地1600多平方米的办公楼和生产厂房,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拓宽了成长空间。
2024年3月,俞国盛正式将公司搬至古林村工业园的新场地,他也想着助力老家的农产品销售,电子商务平台上销售的产品也扩大到徽州刀板香、腊肠、米酒、茶干、笋干、竹荪、蕨菜等野山珍。规模的扩大、投入的增加,让俞国盛的公司出现了的困难,驻企专员、五城镇副镇长朱慧玲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马与金融机构联系,申请贷款项目,帮企业提交申报资料,短时间内就获得了220万元的助农贷款,为企业的发展腾出了金融空间。“现在公司已步入发展快车道,今年预计能够生产臭鳜鱼50万—60万斤,力争全年电商销售达到3000万元以上。”对于今后的发展,俞国盛充满信心。
近年来,五城镇积极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从村庄宜居到业兴村强,探索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推动粮食生产和耕地恢复,2024年完成820亩再生稻种植,精耕细作500亩水稻,完成2036亩油菜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核心区示范片。注重五城茶干、五城米酒制作等具有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与利用,培育茶干、米酒有突出贡献的公司2家,发起成立了五城茶干产业协会,带动农业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五城茶干和五城米酒两大特色产业年产值分别突破3亿元、4000万元,通过实施星洲村鳜鱼数字化循环水养殖等一批产业高质量发展项目,持续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产业兴、人才聚。五城镇还大力推行“人才+基地+项目+产业”合作发展模式,组建鳜鱼养殖专业方面技术指导专家团队,形成实践经验足、技术力量强的“首席专家+推广专家+技术指导员”推广模式,将养殖技术服务延伸到田间地头,实现技术服务进村入户到塘,依托全镇15个远程教育站点,通过“人才点菜+组织配菜”模式,定期开展逐村逐企送课式培训,深入一线进行教学实践和指导示范,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技术支持。
传统村落美丽“蝶变”、特色产业蓬勃发展、村民生活幸福美满……一幅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五城镇徐徐展开。(谷庆江程雅晨)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