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央电视台的《汉字听写大会》、河南卫视的《汉字英雄》、河北卫视《中华好诗词》等节目的接连热播,一股重视母语的热潮已然掀起。在民间传统文化备受推崇的当下《第二课堂》栏目已成功举办6季。这是一档对于提高中小学生汉语言文化产生积极推动的节目,更是一个值得推广的文化产品。为落实国家语文出版社倡导出书的邀请,《第二课堂》大赛组委会决定成立编写小组编写《语文第二课堂大赛传真》一书,参与此书编写的有参加二课堂比赛的学校领队老师、辅导老师、获奖选手以及二课堂的工作人员。今天,为大家精彩推送第六季《诗词风云会》季军队伍的领队
随着中央电视台的《汉字听写大会》、河南卫视的《汉字英雄》、河北卫视《中华好诗词》等节目的接连热播,一股重视母语的热潮已然掀起。在民间传统文化备受推崇的当下《第二课堂》栏目已成功举办6季。这是一档对于提高中小学生汉语言文化产生积极推动的节目,更是一个值得推广的文化产品。为落实国家语文出版社倡导出书的邀请,《第二课堂》大赛组委会决定成立编写小组编写《语文第二课堂大赛传真》一书,参与此书编写的有参加二课堂比赛的学校领队老师、辅导老师、获奖选手以及二课堂的工作人员。今天,为大家精彩推送第六季《诗词风云会》季军队伍的领队让北二小副校长钟海涛的经验分享——《最美的风景在路上》。
大庆电视台倾心打造的《第二课堂》大赛小学组比赛已经走过了三季(第二、四、六 季),作为学校的主管领导,也是领队,从第一季开始,我就亲历了带领老师、学生们共同参与的过程,从动员、组织全年级学生参与,指导微信答题,购买题库,出卷,选拔队员,指导参赛到组织参加电视决赛的车辆、安全、饮食、口号、宣传牌、座位、家长安排等工作, 每一季活动都要经历一系列的挑战,每一次挑战都是风景,我并不在乎成绩,我知道——最美的风景总在路上,别赶路,去感受路……
“第二课堂”是一个大舞台,她对孩子最大的吸引力是能够在电视媒体展示自己的风采,这可能是孩子一生中最精彩的回忆之一。所以这样的比赛不用动员,所有的孩子都会跃跃欲试。学校参加的第二季和第四季比赛虽然都没有进入最后的总决赛,但是却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每次参加电视比赛,在观众的选择上我都会带上几个优秀的三年级学生,因为他们也许会成为种子,种下积极的影响。
在2016年上半年举行的第六季比赛中,这种影响终于收获了果实。第六季比赛进行了比较大的改版,一改过去侧重于语文综合知识的比拼,推出两大模块的比赛——诗词风云会和成语英雄会。赛前的抽签,我抽到的是诗词风云会A组第一号,对我来讲也许这是好的暗示。回到学校后,我组织辅导教师和队员召开了赛前动员会,老师和同学们都表示一定取得好成绩。也许是有些运气的成分,“诗词”恰恰是这批队员最擅长的。经历了几周的备战后,孩子们终于站在了电视比赛的舞台,由于来助威的学生和家长特别多,我把自己的座位让给了家长,独自在演播室外的大厅等待比赛的结果。好在大厅能够听到比赛的进程,不过比赛开始后,我听到的似乎都是不利的信息——大多是“致远青藤”队没有得分的消息。虽然觉得很遗憾,但是我对孩子们还是有信心的。逐渐地,我听到了更多的好消息,孩子们在一点一点夺回信心,分数一点一点涨上来了。只可惜,我听到的最终进入总决赛的队伍不是让北二小“致远青藤”代表队。不过孩子们获得了第二名的成绩,得到了参加复活赛的机会。能够说是新的赛制拯救了队伍,让孩子们重燃进入总决赛的希望。在接下来举行的复活赛中,孩子们吸取了教训,稳扎稳打,最终以第一名的成绩挺进决赛。我想这就是成长,是一般的孩子无法经历的成长。
比赛结束后,我第一时间把消息转发到微信朋友圈,不相同的领域的朋友纷纷点赞,对我们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对大庆电视台举办这样的比赛表示赞赏,有些朋友的孩子居然也代表自己的学校参加了比赛,没想到,小小的比赛居然影响到了那么多人。我把消息发到学校IMO办公系统群里,领导和老师都表示祝贺,有的三年级老师还表示提前跟学生宣传语文第二课堂,争取来年参赛,为学校争光。当学生们得知自己班级的同学以优异的表现代表学校进入语文第二课堂“诗词风云会”总决赛时,都纷纷用掌声和欢呼声庆祝小英雄们取得的历史性胜利。跟足球比赛一样,往往半决赛的胜利更让人激动,我对孩子们说,你们已经创造了历史,决赛就是放松发挥,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决赛时,可谓强手如林,狭路相逢,比拼的是底蕴和勇气。历经了两场考验,孩子们已然适应了这样的较量,总决赛,孩子们虽然没获得最后的冠军,但是我看到他们的脸上依然洋溢着胜利的幸福,也许对他们来说,“银牌队”的称号已经是最低调的奖赏了。比赛结束后,学校领导纷纷对孩子们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校园。借助学校宣传栏更换的机会,我把学生们在比赛现场和主持人的合影放到了宣传栏里,相信那种被定格的自信会感染到每一个路过且驻足观看的老师、学生和家长!
作为领队,工作的核心就是组织,是面临一切组织工作中的细节。那是2014年4月份在大庆市教师进修学院召开的一次会议,由于同时有一个会议需要参加,我委托了一位老师替我参加,老师回来后兴奋地跟我说,大庆电视台要搞一个活动,叫“语文第二课堂”,是一个电视比赛,学生们有机会上电视了!听到这一条消息,我的第一感受也是兴奋,可能是出于教育者的职业敏感,我觉得这对学生来讲是很好的经历,很好的成长机会,作为学校领导,我感觉自己有必要为学生“忙活”这件事,因为我清楚,组织参加比赛是一项很复杂的事情,需要面对很多挑战,解决很多难题,事实上,我们也的确要面对一道接一道的难题。
2014年第一次组织学生参赛实际上已经是大庆电视台组织语文第二课堂的第二季了,由于有了第一季的经验,大赛组织者改变了原来的传统答题选拔的方式,大胆启用微信答题方式。2014年,恰逢移动互联时代实现爆发性增长期,许多家长对使用微信答题既兴奋又有畏惧感,在感受到这种答题方式的新鲜的同时,也对答题的公平性、操作便捷性等产生了疑问。作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引领者,我本人对这种方式非常认可,微信答题极大提高了比赛选拔的效率,当然,由于是第一次使用,肯定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微信答题开放试答后,我到各班询问答题情况,我发现大多数学生家长不知道如何用微信答题,甚至很多家长都没有开通微信。面对这一问题,我首先对班主任进行了培训,让班主任首先关注了大庆电视台语文第二课堂的官方微信:zb6660100。然后和老师们一起操作了一遍。老师们学会后再把操作方法通过“校讯通”告诉家长,我把联系方式留给了家长,有问题的可以直接跟我或者班主任联系。正式联考开始后,家长们纷纷打来电话,表示网络太忙,无法提交答案,由于我儿子也参加了比赛,所以我也遇到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我马上给各班班主任打电话,告知大家别着急,组委会一定会妥善处理问题。结果,在第二次联考中,问题很好地得到了解决。回到学校,我到班级中走访,学生们纷纷报上自己的答题成绩,交流答题技巧——有的全凭感觉走,成绩不甚理想;有的边答边看书,效率不高;有的先自己答,同时让家长帮助查找不确定的答案……全家总动员,一起享受答题的紧张与快乐。我想,微信答题中遇到的问题和问题的解决过程将会给学生的成长带来极其深远的影响。
由于是电视比赛,能代表学校参加的只有五个孩子(其中一名是替补队员)。这五个孩子的选拔也是一个大难题。第二季比赛,是我组织的第一次选拔。学校四年级有五个班级,由于选拔时间很紧张,我就采用了一个班一名选手的策略,当然这是作为领导平衡各班利益的权衡之举,后来看并不是非常好的策略。五名选手选拔上来之后,在面试确定主力队员和替补队员的过程中,我发现这五个孩子并不是这届学生中能力最强的学生,因为我对这届学生十分了解。一方面,我是这届学生的信息课代课教师,也给每个班代过很多节语文课,对每个班的学生都很熟悉;另一方面,学校自2012年开始组织学生自主竞赛,每一期竞赛启动后,都是学生自己策划、组织各类活动和比赛,一大批有能力、有想法的学生脱颖而出,我也是通过这一个平台认识了很多优秀的学生。我发现,我认为能力最强的几名学生只有孟凡博(进入了最后的个人总决赛)被班级推选出来,后来我了解到是因为有些班级的选拔比较仓促,仅以微信答题的分数作为参考,没考虑学生的整体能力。但是我也无法改变这一现状,我要尊重各班级的意见。事实上,尽管这批队员进入了第二轮电视决赛,但是临场发挥欠佳,还是没有进入最后的总决赛,只有一名选手进入了个人总决赛。从第二次组织参赛开始,我就改变了选拔策略,自己出题,打印了试卷,组织所有报名的学生先进行笔试答题。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公平,我把试卷进行了封订,把每张卷子进行了编号,成绩出来后,现场与各位班主任进行核对,进而选拔出十余名学生进行面试。面试时,我以 «语文第二课堂题库»为参考依据,不但要考察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同时要看学生的临场心理健康状态和气质,最终选拔出知识储备丰富、应变能力强、语文专项素养高的学生组成了五个人的参赛团队。第四季比赛,通过选拔,四年五班居然有四个孩子进入了最后的参赛团队,看得出,这个班级的班主任特别有方法。当然,由于是公平选拔,其他班级的老师自然没有意见。这批孩子虽然没有进入最后的总决赛,但是在比赛中反映出来的能力、气质和风格征服了现场的观众、主持人和评委老师。第六季比赛,以同样机制选拔出来的队员能力更强,四名主力队员中,五年一班、二班各占两人,包括替补队员在内的这五名队员都是学校“青藤文学社”的成员,既是诗词背诵的高手,又都是所有的领域的强将。有学校广播站的负责人董恬瑜,有“青藤文学社”的社长张竞文,更不可思议的是学校女子足球队的队长成禹帆。三位女孩巾帼不让须眉,各个“身怀绝技”。两位男同学张思源和姚笔潇也都是各自班级的“学霸”、班级的“小老师”。怀揣着梦想的孩子们经过第一轮电视比赛和复活赛,最终进入最后的“诗词风云会”的总决赛,在决赛中,孩子们不畏强手,后来居上,获得了“银牌队”的称号!
虽然跟大庆电视台有过多次接触,但是参加语文第二课堂的录制是我认为最受益的,因为这个栏目组十分重视节目的教育功能和文化建设。参赛的队伍都要有自己的队名,不能只体现学校名称,这就很考验各学校的文化渊源了。在征求的大家的意见后,我们学校的队名确定为“致远青藤”。当然这一个名字是有学校文化在里面的。“致远”源自于学校校训“思源致远 慧心笃行”,对“语文第二课堂”栏目为学生搭建的成长平台寄予厚望,也是对孩子们取得好成绩的美好愿景;“青藤”来自于学校文学社的名字。最重要的一点是,参加了三季比赛的大部分选手都是出自“青藤文学社”。所以“致远青藤”的队名既体现了学校意志,又渗透了学生自主意识,是学校“幸福教育”的圆满诠释。口号的选择也因此有了意义上的传递——感恩幸福成长、传递幸福力量!当学生们在赛场上喊出这个口号时,作为学校领导,比赛领队,内心也是无比激动,因为此时,学校的办学理念得到了很好的表达。
备战工作本来是辅导教师的职责,但是考虑到老师们都是班主任,平时工作极其繁忙,尤其是第一次参赛时,队员出自各班,不好协调,我便承担了一部分帮助学生备战的任务。从备战的检查、考核,到任务的分工,再到礼仪培训、模拟比赛,每一项备战工作,我都力求做到心中有数。虽然参加过的三季比赛的内容载体都是«语文第二课堂题库»,但是栏目组每一季都大胆创新比赛形式,丰富比赛内容,使得每一季的备战都不一样。第二季比赛考察内容比较全面,形式上分团体比赛和个人比赛。备战时,我要求学生把题库中所有涉及到的内容都要掌握,重点掌握诗词和文学常识,然后根据自己能力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记忆。因为缺少经验,备战的组织工作准备的并不好,尤其是对队员们的准备情况没做到准确了解,所以成绩自然不理想。第四季比赛,内容更加集中于成语、诗词和文学常识,增加了游戏内容和才艺展示,这就要求备战更加全面,为帮助学生适应新的比赛形式,我搜集整理了大量的素材,模拟比赛形式进行演练,力图帮助学生建立比赛信心。但是在现场比赛时,游戏环节的准备不够充分,发挥不够好,失分较多,遗憾与决赛失之交臂。到了第六季比赛,怎么样才可以做到知己知彼,提高备战效率呢?我首先研读了比赛规则,本届比赛设置了五个环节:众里寻“它”千百度、千树万树梨花开、横看成岭侧成峰、柳暗花明又一村和一个附加环节,即两回合必答题、一回合两两pk赛、一回合抢答题、一回合附加车轮战,再根据学生情况做出备战安排:由于选出来的队员经历了学校近几年的经典诵读活动,所以在备战前,队员们已经掌握了题库中的绝大部分内容,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特长以及赛制,我安排五个学生模拟考官,分别准备一个回合的考题,在一周内完成。然后,我安排学生利用课间组织到一起进行轮番答题训练,练到大家都有信心的时候,我加大训练难度,缩短答题时间,增加紧张气氛,帮助学生适应比赛的节奏。队员们的慢慢的提升也给了我信心。最后,在辅导教师即时指导、监督与鼓励下,队伍取得了“银牌队”的成绩,也是顺理成章的。
语文第二课堂比赛看似简单,实际上它是由比赛内容、组织形式、参与者、组织者、比赛环境等组成的大的系统。系统里的每一个个体既是参与者又是受益者。
我认为比赛带给我们最重要的收获就是“经历”。我始终有一个教育信念,就是“经历是最好的成长”。作为学生来讲,能用心地去准备一件事情,就是很好的经历。而这件事情本身,是以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为载体的,其内容对学生的成长又是极有营养的。比赛的形式是电视录制,在给学生做礼仪培训时,我几乎是完全照搬了大庆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吴迪女士在赛前为大家做的专项礼仪培训的内容—— 如何站、如何坐、如何说等等,学生从来就没经历过这么系统的礼仪培训,我相信,这种经历一辈子都很难经历一次。当学生们站到电视决赛舞台的时候,我告诉孩子们,他们的一言一行,甚至每一个小动作都会被镜头记录下来,所以对自己的仪态仪表的控制也便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经历。我要求学生在比赛中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问题都要沉着应对,不要做多余的表情,不要埋怨出现失误的队友,而应相互鼓励,形成团队最强大的力量。在第六季比赛复活赛和总决赛的过程中,队员们都是在开场不利,失误连连的情况下,团结一致,振作精神,一点点追回来,并且最终获得成功的。这都是作为参赛选手的宝贵经历,而这些经历也将伴随孩子的一生,成为他们成长过程中珍贵的资源。
那些参加了电视录制的学生观众也是有收获的,我一遍遍跟学生说,让他们在关注比赛本身的同时,也要注意主持人的表达、评委的评判、其他队伍的表现、栏目组工作人员如何协调比赛、进出场的秩序组织等等,因为这样的经历是孩子们更难遇到的,这对他们将来面对问题提供了很多、很好的处理模板,这种隐性的教育是“语文第二课堂”能提供给我们的成长资源。
当然,作为领队,在组织比赛的过程中,我自己也在经历,也在成长。当我利用微信朋友圈把每一次比赛的情况发布出来后,和家长、同行的交流、反馈就是很好的经历。当我的工作方式得到学生和家长的认可时,当我的努力得到家人和学校领导、老师的支持时,我感觉自己虽然已不再年轻,但是作为一名教育者在育人的道路上经历如此精彩丰富的过程,也是难得的成长。
组织“语文第二课堂比赛”,我从来没考虑过成绩、名次,因为我知道经历才是成长最宝贵的财富,我知道最美的风景总在路上,别赶路,而应该去感受路。